产品列表PRODUCTS LIST
1、空气栓塞
临床表现:
空气进入血管,能引起气体栓塞,但要视进入气体量的多少而定。如空气量少,可分散到肺泡毛细血管,与血红蛋白结合或弥散至肺泡,随呼吸排出体外,因而不造成损害。但进入空气量大且比较迅速,则由于心脏的
搏动,将空气和心腔内的血液搅拌形成大量泡沫,当心脏收缩时不被排出或阻塞肺动脉可导致猝死。一般迅速进入血循环的空气在100毫升左右时,即可导致心力衰竭,表现为感到异常不适、咳嗽、胸骨后疼痛,随即发生呼吸困难、紫绀,有濒死感。处理:
(1)立即让病人取左侧卧位和头低脚高位
(2)给予高流量氧气吸入
(3)立即通知医生
(4)严密观察病情变化,如有异常及时对症处理
(5)给予心理支持,解除紧张情绪。
2、穿刺误入动脉
原因:
颈内静脉穿刺易损伤颈内动脉;锁骨下静脉穿刺时,进针过深易误伤锁骨下动脉。
处理:
立即退出穿刺针,手指按压穿刺部位至少5—10分钟,然后检查出血情况。如患者凝血困难,延长按压时间。
3、出血、血肿
原因:
(1)反复多次穿刺损伤血管壁;
(2)穿刺点选择不当,术后压迫止血困难;
(3)穿刺针太粗,穿刺后压迫时间不够或压迫点发生移位,股静脉穿刺术后过早下床活动,术后剧烈咳嗽、打喷嚏致局部压力增高等导致皮下血肿形成。
处理:
(1)立即停止操作,拔出针头,加压按压;
(2)尽早处理。小血肿一般不需特殊处理,多可在数日后逐渐自行吸收,或于24小时后给予热敷、理疗促进血肿吸收。较大血肿24小时内给予冷敷,24小时后给予热敷、理疗;
(3)血肿较大出现压迫症状时,根据医嘱予以止血、冷敷、抗感染、制动等治疗,并严密观察血肿情况及生命体征的变化;
(4)穿刺部位按压时间超过5分钟以上还出现穿刺点出血现象,应报告医生,查找原因。
4、心包填塞
临床表现:
留置中心静脉导管的病人突然出现紫绀、面颈部静脉怒张、胸骨后和上腹部疼痛、烦躁不安和呼吸困难,继而低血压、脉压变小、心动过速、心音低远、中心静脉压上升,则提示有心包填塞的可能。
处理:
(1)立即给予半坐卧位、前倾坐位;
(2)吸氧;
(3)控制输液速度;
(4)心电监护,严密观察病情变化;
(5)报告医生,协助医生做好心包穿刺或心包切开。
5、气胸
临床表现:
颈内静脉或锁骨下静脉穿刺时均有损伤胸膜和肺尖的可能,患者突然出现胸闷、气促、胸痛、听诊呼吸音减弱或消失、扣诊鼓音。
处理:
(1)吸氧;
(2)半卧位休息;
(3)协助X线检查;
(4)肺压缩>25%,应立即准备胸穿或胸腔闭式引流;
(5)严密观察病情变化。
6、心律失常
原因:颈内静脉或锁骨下静脉穿刺时,通常由导丝或导管刺激大血管壁或心房壁所致。
处理:
放入导丝或导管时注意深度,一般右侧不超过15㎝,左侧不超过17㎝,发生心律失常立即将导丝或导管往外退出少许。